>>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宁夏民营经济 -> 文字头条
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2-03-14 09:49:44   
2022-03-14 09:49:44    来源:华兴时报

  近年来,我区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利好政策落实落地?怎样帮助小微企业抵抗风险?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不少委员们将目光聚焦在民营企业发展上,共同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多措并举增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产品订单量减少、现金流不畅、整体收入下调等经营亏损压力。”自治区政协委员郝彤认为,当前小微企业在资金方面需求大,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其信用贷款仅为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的三分之一,融资面临较大困难。如何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是他一直关注的问题。

  郝彤委员建议,可以深入开展“信易贷”等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成立风险缓释基金、发挥好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鼓励创新项目风险投资和并购,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民生领域服务型小微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持续推动财政奖补、行政事业性收费补贴等支持政策落实落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缓解压力、渡过难关。

  “我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小散特专的特点突出,面对疫情冲击,大部分企业承压能力减弱、转型需求明显。”郝彤委员呼吁,要放宽小微企业稳岗返还申领条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全方位配套协作的良好局面,共同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信用建设树立民企形象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但只有加大对民营企业逃废债等失信行为的打击才能让金融机构更敢贷。自治区工商联聚焦民营企业信用建设提出,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信用意识淡薄,积极按时依规修复企业信用主动性不足的问题。银行、金融、采购、招标等部门办理业务时,也只依据信用平台等公示信息,对于行政处罚的轻重、处理不及时等实际情况和综合诚信度缺乏整体考量。

  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经营立身根本,持续营造民营企业信用建设优良环境,对于提振我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此,自治区工商联建议,持续推进大数据整合应用,强化各部门联动和各平台联通,促进信用信息共享,进一步夯实信用体系建设软硬件基础,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要引导、鼓励、支持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民营企业,及时按照程序组织开展信用修复,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创新奖惩措施,探索积分制、容错制等信用管理方式。对回报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视情减轻失信惩戒,对一般行政处罚等较轻失信行为,在融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企业参与机会。

  加强顶层设计和宣传引导,加大信用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加大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觉维护自身信用、积极开展信用修复的主观能动性。

  扶持本土民企打造数字化高地

  “据招标网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全区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16亿余元,本土企业仅占33%,其中,教育和医疗等自治区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本土企业中标率极低,市场空间狭小,没有自治区重大信息化项目和市场的支撑,本土企业的体量难以做大做强。”自治区政协委员潘志军针对本土民营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困境,积极建言献策。

  潘志军委员建议,以应用为纲,树立“三分建设,七分运营”新理念,优化我区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各建设单位在财政预算和招投标要求方面,充分考虑项目后期运营管理问题,把考核重点从“建好了吗”转移到“用好了吗”,使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形成数据资产,发挥效益。

  他还建议,加大支持本土企业参与我区数字经济建设,在九个重点产业派生的信息化项目、自治区重大信息化项目以及自治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示范区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竞争中,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批区内市场有影响,国内市场有能力的龙头企业,打造我区数字经济产业新优势。 (纳紫璇)

【编辑】:韩太召
【责任编辑】:韩太召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